现在市场上的汽车润滑油品牌越来越多,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有的小孩天天看广告,随口也能说出一大串:进口的像壳牌、美孚、BP,国产******像长城、统一、昆仑。从本次年度报告所进行的调查来看,虽然壳牌、美孚等国际品牌先入为主,较早被消费者所熟知,但是国内品牌毫不示弱,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弗雷德润滑油为您解答!
◆国际品牌先入为主如同其他商品一样,产品品牌的头脑定位和终端口碑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进入中国市场***早的壳牌、美孚、嘉实多,在消费者的头脑中早已牢牢地占据了一个位置。而他们品牌推广的方式也颇显大气和霸气,比如大面积的路牌广告和平面媒体的整版品牌广告等,这些强力进入头脑的方式确实是非常有效的。从此次调查中也可以看出这点,壳牌和美孚成为了消费者***熟知的润滑油品牌,知名度达到了63.9%和63.1%。可以说,这些外资品牌已经先入为主地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拥有长期稳定的客户群。壳牌早在1982年就通过经销商建立了北京***早的专业化汽车维护保养中心,目前壳牌通过其在中国250多个城市的销售网来提供换油和保养业务。BP则在中国建有多家“换油易”换油中心,而以上品牌包括嘉实多等都是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其他的外资品牌也或多或少地建有换油中心或汽服机构。当然,外资品牌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美孚、壳牌等国际润滑油是被汽车生产企业指定在汽车发动机、变速箱中加注的润滑油,尽管装车用油本身的用量不是很大,但装车用油会直接影响到汽车用户未来养护中的用油选择。如德国福斯与壳牌一直就与大众签有长期协议,德国福斯甚至在上个世纪中期就是德国大众的装车用油,福斯也随着大众车被中国消费者所熟知。而韩国的润滑油品牌SK、LG随着韩国现代汽车的装车油进入中国,时间较晚,被消费者所熟知的程度稍微有些低。
◆国产润滑油后来居上除了壳牌和美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牢不可破以外,国内三大润滑油长城、昆仑、统一被消费者所熟知的比例都超过了其他国际润滑油品牌,分别是60.2%、50.5%、39.2%。国产品牌起步毕竟比国际大品牌晚一些,在树立强势品牌方面缺乏先机。国产品牌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反击战。***明显的例证是,昆仑、统一和长城三大润滑油品牌争夺2004年央视广告黄金段位,均试图成为国产润滑油的*********。从那时候起,三大国内品牌逐渐被消费者所熟悉起来。当然光做形象宣传远远不够,三大国内品牌被熟知还因为他们拿到了汽车生产企业的装车油名分。2003年,活跃在国内装车用润滑油市场上的,还清一色的是壳牌、BP、埃克森、美孚等洋品牌。2004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昆仑润滑油已经是奇瑞和华泰吉田的装车用油;统一润滑油也已成为东安汽车和陕西重汽的装车用油;而长城润滑油不仅成为了福田汽车的******装车用油,也成为了雪铁龙系列的指定装车用油之一。
◆使用比较均衡在实际使用方面,我们更可以看出国产润滑油品牌后来居上的趋势。尽管壳牌以26.8%高居榜首,但是紧随其后的就是长城润滑油,超过了美孚的15.4%,而统一也以13.4%排在了使用榜的第四名。相比之下,LG、SK的使用率比较低。但是作为韩国品牌,LG和SK的装车用油的优势也是得天独厚的,北京现代也表示旗下各款车型并无更换一直使用着的韩国SK、LG品牌润滑油的打算。实际上,外资品牌和国产品牌在技术上已经没有多大差别。双方有些产品的基础油、添加剂都是一样的,目前全******用于生产润滑油的添加剂都来自国外四家企业。而基础油国内虽然能生产,但大部分高端产品还需进口,其中,日、韩是主要来源地。区别就在于每个润滑油品牌的配方不一样。但是长期的消费习惯使得多数人更愿意使用外资品牌润滑油。调查显示,有36.6%的消费者愿意选用国外品牌,有26.9%的愿意选用国内品牌,36.5%的消费者认为无所谓。
◆选择润滑油不是***贵的就******调查显示,和选择轮胎品牌一样,消费者选择润滑油的主要依据是“质量可靠性”,为70.6%;品牌的因素紧跟其后,为45.6%。虽然进口和国产润滑油的价格相差比较大,但是在选项中,消费者并不太考虑价格因素,价格因素只有29.9%。而对于润滑油的功能,消费者考虑的比例只有16.4%。在实际购买中,很多消费者在选购润滑油时,大多数以品牌知名度的高低作为取舍的标准,很少去了解润滑油的性能。有不少车主干脆眼一闭手一挥:就选进口的,还得是***贵的。消费者爱护汽车的心情情有可原,但专家认为,其实这样做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很难保证选到真正适合自己爱车的润滑油。选择润滑油应根据发动机的要求进行选择,既没必要在要求较低的发动机上使用过******别的润滑油,也不能将较低级的润滑油使用在要求较高的发动机上,要根据车的技术要求和使用条件“量力而行”。每辆车都有随车的使用说明书,按照说明书的推荐级别选择润滑油即可。